全文轉載自“杭+新聞”APP
通訊員 應昊翰 李俊 記者 史潔
"2月16日,在220千伏祝橋變電站,國網杭州市蕭山區供電公司黨員朱棟迎著冷冽的風,對110千伏祝城1251線和祝麗1253線的電氣設備進行反復檢查,保障寒潮天氣下電網可靠運行。
這兩條電力“動脈”將電能輸送到110千伏城東變電站,繼而為蕭山區第一人民醫院提供電力保障。據悉,該醫院是蕭山區唯一一家新冠肺炎診治定點醫院,因此,這兩條線路成了朱棟重點“看護”的對象。
此時,一位特殊的“巡視員”悄悄來到朱棟身旁,執行任務。與朱棟不期而遇的是一臺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正張大“眼睛”,利用內置的可見光攝像機和紅外測溫儀,對祝城1251線進行拍攝和紅外測溫,檢查設備運行情況。 “隨著氣溫極速下降,用電負荷將隨之上漲,同時寒潮帶來雨凇、大風可能會對輸電線路的正常運行造成威脅。而該機器人只要電力充足可以‘不知疲倦’的工作,且擁有比人更為敏銳的聽覺和視覺,可自主完成全天候巡檢。”朱棟介紹道。 除了出色的工作本領,該機器人還擁有防寒、防凍、防風、抗干擾的能力,可以在寒潮、臺風等惡劣天氣狀況下工作,因此它也成為了變電站運維人員的“最佳搭檔”。
隨著寒潮的到來,朱棟增加了機器人巡視的頻率和工作強度。在完成全站點位普測的基礎上,啟動夜以繼日的巡視模式,對疫情防控保電線路進行定向巡視。 智能巡檢機器人會自動將巡視結果上傳至機器人智慧運檢系統。變電站運維人員可以通過系統,遠程對該變電站的2833個可見光和紅外巡視點位,以及線路的紅外測溫框圖、避雷器泄漏電流表圖、SF6壓力識別圖等數據圖標進行查看。 當晚夜深了,氣溫降到零攝氏度左右。此時,還在班組值班室工作的朱棟收到了一則來自機器人智慧運檢系統發送的短信:“夜間巡視全站點位正常,4小時后啟動第二次夜間巡視。” 想到為了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保電,還在黑夜中迎風前行的“老搭檔”,朱棟心中默默地給它點了個贊,并對其上傳的數據進行分析核實,并做好第二天的保電準備。"
國自智能巡檢機器人具有無軌化導航、變電站全路況適應、IP55硬件防護、智能圖像分析、集中管理與多站調配等特點。不受應用場所、天氣變化、電壓等級及設備類型的影響,已成功應用并長時間運行于南方高溫多臺風、東部潮濕多雨、西北沙塵、東北高寒覆雪等環境中,應用等級實現66kV的基礎變電站到1000kV的特高壓變電站全覆蓋,協助人們完成大量重復性大、危險性高的工作,為變電站的安全運行維護提供有力保障。
在當前抗擊疫情的重要時刻,機器人始終戰斗在智能保電的第一線,為早日戰勝疫情貢獻出一份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