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軌交行業(yè),國自的智能巡檢機器人已經有許多的應用案例,繼北京、上海、深圳地鐵后,近日,寧波軌道交通5號線也出現了國自巡檢機器人的身影,讓我們一起看看,機器人如何促進軌交行業(yè)數字化轉型。
————————————————————
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軌道交通行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智能運維作為實現行業(yè)數字化轉型的系統(tǒng)性解決方案之一,對提升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水平,實現運營降本增效具有重要的技術支撐和保障作用。
為探索建立數字化、智能化、規(guī)范化、高效化的智能運維系統(tǒng),寧波軌道交通以建設全省首條全自動運行線路為契機,首次在將要開通的地鐵5號線一期試點智能巡檢機器人,助力運營維保數字化轉型。
高效運維 數字傳送
2021年10月26日,5號線一期三官堂站設備房內,一臺擁有細長的機械臂、藍色機身的智能機器人正仰著“腦袋”對車站配電柜進行安全監(jiān)測,不一會兒便完成了數據和圖像信息的掃描記錄。
市軌道集團建設分公司機電部工程師方哲文介紹,新上線的智能機器人配備了可見光高清攝像機、紅外熱成像儀、溫濕度傳感器等檢測設備,具有智能識別圖像、全局溫度檢測、自主聯動開啟柜體后門、激光自主導航、斷電續(xù)航、記錄異常狀態(tài)等功能,可實現全自動、全方位自主巡檢。
小機器人掃描到的數據和圖像信息會被“秒速”上傳到后臺監(jiān)控界面,運維人員可以通過后臺管理軟件實時查看各類信息和報表,大大提高了工作的便利性和精準度。
人機協(xié)作 降本增效
在三官堂站現場,工作人員正在進行一次故障演練。
“滴滴滴……”一陣清脆的警示音伴隨著閃爍,原來是機器人探測到開關柜溫度超過預設限值后發(fā)出的警報聲,隨后機器人迅速將信息傳輸到值班室,工作人員發(fā)現異常后,立刻趕往 現場,精準定位故障點,第一時間介入處理。
運維人員通過機器人的“雙眼”和“雙手”就能輕而易舉地了解到開關分合位置、儀表讀數、室內溫濕度等數據和信息,大大提升了巡檢工作的效率與精準度。
據了解,傳統(tǒng)巡檢的模式是通過人工每周兩次的頻率進行的,平均每個車站巡檢耗時1個小時。智能巡檢機器人的應用未來將有效彌補人工巡檢的不足,不僅是運維人員記錄與監(jiān)控巡查過程中出現異常行為的好幫手,還能指導運維人員制定日常巡檢計劃,分析預測巡檢問題,提高軌道交通運維效率和安全,降低成本。
群策群力 試點探索
看似“簡單”操作,背后少不了甬軌人無數次的試驗與優(yōu)化。為了智能巡檢機器人能夠早日投用助力5號線安全運營,建設分公司機電部副部長琚永剛帶領專業(yè)團隊不斷改進智能巡檢機器人整體方案,其中,在國內首次實現了自主聯動開啟柜體后門及紅外測溫功能,巡檢方案歷經了先后十余次的優(yōu)化、完善,力爭最大程度上實現人機配合與協(xié)作。
智能巡檢機器人首次試點運用,標志著寧波軌道交通在運維智能領域上的應用跨出了新的一步。
(本文來自寧波軌道交通,由RTAI智慧城軌網整理,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