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0日,連接深圳、中山和廣州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車運營。深中通道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歷時7年建造完成,是當前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從此,穿越伶仃洋,變得更加快速、高效。
當您駕車行駛在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時,抬頭就能看見智能巡檢機器人在隧道頂部穿梭巡視,這些機器人由國自機器人為“深中通道”量身定制。國自機器人為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提供了14臺智能巡檢機器人,分別在隧道和中管廊中工作。
隧道的南、北行車洞平均每1.2公里就布有一臺機器人,它是行車道上的指揮員,不僅可實時巡視隧道內的各類設備安全,還可以在應急情況下,在三分鐘內到達任意指定地點,通過氣體檢查、語音對講指揮、紅外高清識別等功能,對應急現場進行指揮和調度。
而在中管廊,機器人系統會實時對通道內的各類設備進行全方位檢測,及時發現潛在隱患,全面保證設備安全。同時,14臺智能巡檢機器人均接入隧道路網調度中心控制平臺,統一調度、集中管控,實時做到統籌安排、局部速達的集成效果。
深中通道項目的順利通車,創造了多項行業應用記錄,對國自機器人在高速公路機器人巡檢系統的應用具有里程碑意義:
1、行業首個達到單高速公路項目機器人使用里程數超過20公里。
2、單項目使用巡檢機器人臺套數第一,總計使用14臺巡檢機器人。
3、機器人行駛速度最高可達8m/s,實現應急快速響應,有效保證交通通暢。
4、采用電池+滑觸線自動供電技術,在高速行駛中保證機器人持續工作。
5、創新設計特殊升降機構,機器人檢修時可自行降至地面高度,便于工作人員作業。
超“牛”的深中通道,超智能的國自智能巡檢機器人。國自機器人深耕移動機器人行業多年,在多個國家重大工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技術數據和應用經驗。機器人及其控制系統實現感知、互聯、數據融合,高集成性為高速公路設備的全天候、安全、高效、智能化運行提供堅實保障。未來,我們將秉持初心,用創新機器人技術助力更多的“超級工程”落地。
【了解更多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位于珠江三角洲伶仃洋海域,是廣東省境內連接深圳市和中山市以及廣州市的跨海通道,是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A字形交通網絡骨架的關鍵一橫。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作為該項目的核心組成部分,全長684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長、最寬的海底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相較于普通隧道,深中海底隧道因為環境復雜、隧道較長等多種因素,安全保障難度極高,于是智能巡檢機器人、北斗衛星信號模擬設備等大量智能化設施設備聯合上陣,這些“神器”都將為深中通道通車后的安全高效出行保駕護航。
中管廊是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安全運營的“中樞神經”,分為上中下三層,最下面一層是全線電纜、光纜、給排水、消防管道的鋪設位置。